学习主页| 添加收藏
思政网
《中国地方法治发展报告》蓝皮书发布
2022-04-23 20:01   法治日报

《中国地方法治发展报告》蓝皮书发布

地方法治建设积极探索稳步前行

□ 本报记者 万静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在京发布了《法治蓝皮书·中国地方法治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

地方法治蓝皮书已连续发布7年,持续聚焦中国各地方法治的改革与创新、探索与实践,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推广各地法治改革经验,展现地方法治创新样本,凸显地方性而兼具全国性,凸显时代性而兼具前瞻性。

《报告》指出,面对空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2021年我国地方法治建设稳步前行积极探索,法治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地方立法进一步回应现实需求,法治政府建设亮点纷呈,社会治理成效突出,在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律规范、法治保障等方面取得全面成效。

法治实施体系更高效公正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根据《报告》披露,2021年我国地方法治实施体系更加公平公正,高效便捷,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行政决策制度机制更加健全。2021年3月1日,《安徽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正式施行,进一步完善了重大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机制,细化公开征求意见的渠道,明确听证参加人遴选的方式;引入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和决策容错机制等。这一系列整体全流程的机制设计,使当地政府的行政决策更加科学高效。

政务服务更加精简高效。政务服务是联结政府与群众,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所在。2021年,我国多地上线政策兑现综合服务平台,以实现政策对策精准推送、精细管理和精心服务。如广西南宁市要求各部门收集分类政府补贴、奖励、税收优惠等各项惠企利民政策,梳理出兑现流程,以“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腿”为目的,提出需要的数据共享清单,开展兑现流程优化与再造。

行政执法改革纵深迈进。行政执法作为法治实施体系的重中之重,其改革完善一直在推进中。浙江省开展“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出台《浙江省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统一目录》,将20个方面300个行政处罚事项纳入综合行政执法。同时,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推广“教科书式”执法、“综合查一次”等创新实践,要求各地各部门实现“一张清单管理”,建立执法事项总目录,构建全覆盖政府监管体系和全闭环执法体系,一支队伍管执法;实施“一体化联动”,以健全行政执法统筹协调指挥机制。

跨区域实施协作常态化。随着经济社会诸要素的快速流动,传统的地域管辖、条块分割机制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对此,各地政务服务跨区域通办、执法监管跨区域协作探索实践日渐频繁。2020年10月,广东政务服务网正式上线泛珠三角区域“跨省通办”专栏,企业、群众既可在线全流程网上办理相关事项,还可在韶关、梅州等9地市政务服务大厅“跨省通办”专窗或政务服务一体机,一站式办理广东、广西、海南、湖南、江西、湖北、福建等地的47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

法治监督体系更严密细致

地方法治建设必须完善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规范立法、决策、执法、司法等权力行使。2021年,我国各地法治监督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

《报告》显示,备案审查监督制度显著健全。2020年以来,各地关于规范性文件备案的地方立法迎来高潮。河北、云南、福建、江苏、天津、辽宁、湖北、青海、上海、山西、海南等省(市)级人大常委会,或出台了新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地方性法规,或对已有地方性法规完成了修订工作。

同时,地方规范性文件清理呈现出常态化特点。2020年下半年以来,不少地方对其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新一轮的全面清理。如青海省将2018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公布的规范性文件列入清理范围,共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3892件。经过4轮清理,全省行政规范性文件数量由最初的13681件精减至2491件。

此外,执法监督更加系统有力有效。执法监督是法治监督的主体内容,通过执法监督可倒逼行政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克服执法不作为、乱作为、选择性执法和逐利执法。浙江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全面形成“行政复议局+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办案模式。2020年度案件调撤率达40.7%,纠错效果显现。特别是义乌市行政复议局,围绕便民、规范两大关键议题,就基础保障、工作流程、制度建设、指导监督、听证调解、文书档案6方面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开发行政复议云平台推进智慧复议,实现大部分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行政机关内部、化解在行政程序中,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法治监督的获得感。

法治供给的质与量双双提升

2021年我国地方立法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法治供给的质量与效率双双提升。各地探讨立为民之法、精细之法、管用之法成效显著。

《报告》归纳出三方面成效:小切口立法广泛应用。近年来,一些地方不再单纯追求立法目标、立法体制的完整性,而针对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小切口”立法,“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成为地方立法的新追求。比如2020年修改后的《潍坊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只有短短十几条,切口虽小但挖掘深,聚焦住宅区管理混乱、电动自行车充电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制定修改成本低而实施效果显著。

重点领域立法密集出台。2020年以来,《天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上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密集出台。其中,上海市充分总结新冠疫情应对中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经验做法,将区域治理、部门治理、社区治理、单位治理和行业治理相结合,构建多方参与、协调配合的公共卫生治理架构体系与大应急管理格局。

跨区域协同立法稳步推进。2020年9月,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采取“法律询问答复”形式,在取得全国人大常委会认同后,开展地方立法协同,分别通过《关于促进和保障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开展实质性区域协同立法,共同授权示范区执委会行使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的权力,共同行使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审批权。

科技和信息化保障更有力

通过科技与法治的更好结合,推进信息化与现代技术的引入与深度应用,是法治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报告》显示,湖南省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在《湖南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基础上,进一步打破信息壁垒,48个省级自建系统与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完成对接。

无人机等先进设备设施助力执法。各地执法监督智慧监控平台迈向完善,非现场的远程执法、信息化执法日渐普及,有利于统筹推进依法执法、科学执法和精准执法。如贵州开发上线政法机关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通过省级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了全省政法机关刑事案件办理跨网协同,在不改变各部门、机关办案系统功能的前提下,通过统一数据标准和接口方式,实现业务协调及信息共享和部门间数据交换,依托一体化办案系统实现案件办理网上流转,办理情况全流程在线,案件办理全程留痕可回溯,现已涵盖20多个业务流程。

信息系统平台深度应用。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智慧监管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引入AI、物联网、大数据挖掘分析等技术,整合原先的移动执法、随机抽查、信用评价等系统,依托政务云资源,实现与各相关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在执法信息融合、执法监管联动、执法队伍管理方面效果突出。

关闭窗口